布氏硬度早期的壓頭材料為硬化鋼(符號HBS),不適用于非常硬(>450HB)的材料,容易變形,最終會導致測試結果誤差大。ISO和ASTM標準先后推薦使用WC(碳化鎢,符號HBW)球來做所有的布氏硬度測試適用測試范圍達650HB,更加耐用。
關于壓痕尺寸
壓痕過小,壓痕難以準確的測量,并且壓頭損壞的風險變大;壓痕過大,硬度測試的靈敏度降低。因此,標準規定了壓痕尺寸的上下限,壓痕直徑與壓頭直徑的比值d/D應在0.24和0.6之間。在測試過程中要注重選擇合適的球壓頭直徑和載荷大小與被測試的材料匹配。
關于壓痕位置
硬度測試產生壓痕的過程會引起殘余應力和加工硬化,過于靠近邊緣會導致材料不足以限制壓痕周圍的變形區,因此,若壓痕位置不當,測試結果易產生能夠誤差。壓痕位置的選擇參考圖6。
關于標尺選擇
布氏硬度測試要選擇好標尺(載荷大小與球壓頭直徑的組合)。通常采用壓痕相似性原理來設計布氏硬度的標尺。
壓痕相似性原理:對于不同的壓頭直徑和載荷組合,當壓入角相同時,如圖5,材料的硬度值才具有可比性。對于相同的材料,當載荷與壓頭直徑平方的比值(K=F/D2 )相同時,壓入角相同,所求得的硬度值也相同。
壓入角28°與74°之間硬度值變化很小,44°(d/D=0.375)是最理性的狀況。對同一材料而言,160HBW10/500大約相當于180HBW10/3000。因此,常見的比值,不同比值下測量結果不具備可比性。如表2,HB30與HB10、HB5標尺下所得的硬度值不可以做比較。
相關主題:BQB認證